高效课堂“展示”环节的实践与反思
王建敏
自2017年学期末,我校开始施行“6+1”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此以前我们的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课堂,现实的课堂中,不可否认,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
针对这种情况和这段时间的实践总结,我体会到在刚开始施行“6+1”的高效课堂时,老师在成果展示阶段进行指导时,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也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上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在活动中的生成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出最恰当的展示方式,展示方式可以是板演、谈话、动作、表述、分析、归纳、图表等等,而不是只关注展示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展示的过程,因为在整个学习活动活动中,学习展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于于初中的学生,我们的聚焦点不应全部放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上,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情感水平、胆量、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因此在进行展示时,我们不能以老师的水平来要求他们,而应以他们所擅长的形式进行表达,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只要是将学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真实的感悟告诉大家,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适宜的。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呢?
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往往演绎成优生或部分中等生的“专场演出”,久而久之,导致差生负面情绪过大,厌学的学生日益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后果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悖,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认真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偏差,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总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帮助他们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我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
其次,在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时,老师只负责给予探究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实施的方法步骤、充分利用小组形式合作交流即以A类学生带动B类学生、以B类学生带动C类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三,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讲一些激励性的话:“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更有难度,哪个勇敢的人敢于挑战?”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回答结束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比如“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表达很清晰”、“你的见解与众不同”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进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其积极上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2、点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耐心疏导,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
3、精心设计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勇气。利用小组合作互助的优势带动探究的热情和灵感。
三、在展示环节中增加“谁质疑”“谁补充”环节,让学生评价代替老师评价。以往的教学中总是老师进行评价补充,剥夺了学生积极学习、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用学生评价补充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近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师的进步是在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反思中的得来,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经过实践课反思而来的经验和感受,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